批判知识取得的功利主义
之前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直言批评我们今天的高校教材繁杂晦涩,是故意难为人,是别有用心想办班收钱。先不说教材质量问题,至少这种没有根据的推断是非常荒谬的。
这个视频说出别人看不明白教材的痛处,自然就有很多人认同,对于这些我只能感到愤怒和悲哀。
后来有人绷不住发了这样一期视频来指出教材复杂的原因:
作者认为,知识体系的复杂化是思考后的必然结果,必然有各种繁杂定义与限定,以及学习意义,否则会导致误解与偏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争论的产生实际上是因为双方缺乏必要的共识 。
无论是对知识复杂化的不满还是无意义的争论,都是由于习于在一个“常识状态”下妥协造成的。(可以简单解释成,假定我了解获得这个知识所需的一切前提,并且我了解的和你了解的一致,你只要告诉我一句怎么做就好了)这种妥协下获取的知识并不能有广泛的适用性,不能揭示底层逻辑,只能称作一种简单的信息。
我在这里想指出的是,今天很多人习于获取这种“知识快餐”,不想深究理论,更别提有所创新,只是喜欢像技术工人一样做一个中世纪式的学徒。的确,这种方法可以高效的获得知识(虽然是简单的信息级别的),不需要翻阅厚重的书籍,只需要在无论哪里点开一个“把书撕碎了讲的”、介绍某一个很高级的概念的碎片化的文章或视频,或者是听某人煞有介事的、自称能高效解决某个棘手问题的发言,就感到自己又收获了好多,互联网真是太方便了。但这是一种悲哀,到最后你又会自作多情地感慨自己学了好多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带上手表,快速穿行于城市之中,只为追寻钱权名利,自然会在想得到某个知识时保持功利主义的心态,自然喜欢听某乎上的大v不管具体情况就对各种棘手的个人问题指手画脚,这种情况下,怎么要求他们学会思考,获取完整的知识?怎么会不颠倒理论和技术?又怎么才能拥有创造能力,不被AI取代?
在最该思想飞扬的坏境里做最死板的事,他们只想要一个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