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真正坚持学习
“你既没有自我,又不需要律令。”
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苦恼于出现“犯懒”的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为克服懒惰,或是做学习安排,或是找人监督,亦或是清除懒惰诱因,这是从外界考虑的,原理是对自己施压去学习,或是使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可以做。
还有从内部考虑的,比如完成目标就给自己奖励,形成激励,让自己喜欢学习,成为自律的人。
首先要说,这些方法都会有一定作用,有些方法还有冠冕堂皇的名称,宣称是科学的,基于大脑机制的。
我今天想讨论的是,如何从真正坚持我们的学习,这里没有什么高效学习法,没有让人瞬间改变自我的妙计,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功利诞生出的妄想,妄图通过一个或几个直接的技巧让每个不同情况的人都能扭转长久积累的习惯。我希望的是,向深处探寻,重新审视我们的学习,并找到在学习上真正坚持下去的可能。
还是从现象出发,我们先讨论简单的问题,一步步向下挖掘。首先,从根本上克服懒惰坚持学习当然不能找外因。给自己施压的行为是难以长久的。你说可以让外界施压,让人不得不长久坚持,直至达成目的。这是不能良性发展,你将没有任何学习兴趣,终日活在痛苦之中。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律令,不应有的律令。铲除诱因,有新的诱因怎么办?诱因之所以能诱惑,是因为你渴求,比学习更渴求,忽略这个问题去铲除诱因,也是变相的律令,不是今天要讨论的有效方法,治标不治本。
所以,简单的事实是必须从内部出发。找根本当然得从内部找。回到一开始举的例子,完成目标就给自己奖励,形成激励,让自己喜欢学习。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向内部探寻是科学的,激励机制也是科学的。但是这种方法是在模拟,因为这种激励本来是一种正强化,去做一件事然后得到奖励,反复做反复奖励,问题出在这种奖励它应该是自然诞生的,但学习的奖励来的非常慢,一个终会到来的奖励永远充当不了当下实在的奖励,因此这种学习方法试图手动创造奖励。这就是模拟这种正强化,把学习变成一件开心的事。实话是,这是一种自欺,不是学知识的方法,而且这种模拟在各种环境下真的有效吗?制定奖励有需要多少外力,多少律令?同样指标不治本。
这种方法比从外部出发要好,不过它和外部方法一样都基于一个假设,就是首先默认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是缺乏意义的,是不被追求的,是不能自然而然的坚持下去的,进而要么逼迫,要么欺骗,在这种条件下坚持下去,我认为这么做本身就是错误的。
是,学习本来就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是缺乏意义的,是不被追求的,是不能自然而然的坚持下去的,所以这些方法才有一席之地。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在资本主义的异化之下,现代人失去真正的自我,他们答案几乎都是功利的,都是为达成某一功利目的的。我不是来批评这一点的,但是我想说一种事实,在这种完全功利的思维模式下,学习就只能是枯燥的,那个终将实现的目的不能当饭吃,诸多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打着科学、高效的名堂迎合人的功利思维。在这种前提下,学习的坚持问题就没办法真正解决 ,要不选择麻痹,要不选择折磨。这是一种悲哀。
所以如果想要继续探讨,我们必须在功利之外找到别的东西,找到未被功利改变的学习的原初目的,反对异化找回自我,探寻真知。现在有人肯定会想这是理想化的不被社会接纳的。我们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种出路,而探讨又引向了这一点,如果坚持要解决问题,无论如何都只能反对功利,尽可能在这种社会压力下找出路。
所以坚持学习就不能是一种自律,本来你还就没有真正的自我,而且也不应该有律令。
事实上,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到这种方法,找到一点别的东西,本来学习就不是只有枯燥,很多人有学习兴趣,虽然单凭这一点不足以支撑长久的坚持。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对了功利。
有人说反复用各种方法,加上兴趣,也能把学习维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确实,但是这永远都是下策,有太多人都用下策,最后除了学到了达成功利目的剩不了太多,我们要找的是一个真正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习。
接下来要说的当然就是更进一步反对功利的情况。既然对功利的追求是造成我们在枯燥的去学习的原因,可以先考虑完全剔除功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太多人会扔下书本,追求自我所欲所望。但是不论国内国外,在目前的修正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社会下,不考虑对上层建筑的改革或革命,这种想法是完全反对社会要求的,承受的是完全的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力量不足,是受不住的。所以如果希望在不改变这种压力的情况下(虽然实际上这才是根本性的途径)继续讨论,就要委屈求全的讨论,我们探寻接下来就只能有苟且的办法,这就要求在此坚持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去学那些不得不学的,既要反对功利又不能完全剔除它。
在这种折衷的情况下,我们讨论真正坚持现有的进行中的学习的方案。学习是带着功利的,但学习的知识本身不是服务于功利的学习的,受异化的是学习的主体——人,而不是学习的对象。(当然诸如有人要你背圆周率这种情况,作为一个拿来学习的对象,本身对于学习就是意义匮乏的,就完全是无奈的事情,我们不在这里讨论了。)从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客体,就是知识之中,是有对主体的反作用的,很多人主要看重的反作用是达成功利的目的,但是我们是能够看到其他反作用的,就比如刚才提到的兴趣。这里就反对了异化,就有自我的闪烁的存在,不只是功利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事很明显,培养这种兴趣,反对异化,找回自我,把兴趣演变成别的东西,在一定的压力下,一个力量足够的东西,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我们要学着去思考,真正理解我们所学的知识,理解它不是一个拿来达成知识所不能造就的,没有因果关系的功利目的的工具,作为人类进步的关键因素,我们就算把它视为工具它也不是达到一个庸俗的、规则下的排除了知识内涵的实现个人功利的工具。它是货真价实的知识,是有用的东西,我们带着这种思维去学习,不要只想着服务考试,不要考试考哪一点学哪一点,这是最基本的。
当然,很多人说根本对知识没兴趣,只能是说,无论是否有兴趣,在与社会现实妥协的情况下,在学习对象本身对于学习而言是有意义的情况下,想从真正坚持学习,都一样地只能努力去培养对这些知识所希望达到的真理的探寻精神,培养自我,去学去想去质疑去讨论。如何去想,如何学会怀疑,我没办法在这里展开,这里只有一个思路,去用怀疑去打开智慧的大门,这样才能认识到知识的宝贵价值,拥有一种热情,这样对于现有的不得不学的知识,达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社会要求和知识原初目的统一。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必须启智。当然,这是不容易达到的,但只能如此,我们做的事是在一个“折衷”的情况下,去找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法,本来就很难。
可能挺没意思的,本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不能走最根本的途径,二是我们得到这种对很多人来说难度颇高的结论,甚至没在此提出具体方案的办法。三是,甚至对一些人来说还不如刚才提到的下策。但是,一个真正坚持学习的成功关键因素,达成目的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并且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最基本的能直接产生效果的条件,在这里展示了。
在一个不需要学习安排的情况下,在一个没有他者凝视的情况下,我们带着自己的热情,在不得不有的奔波中,在塑造现实要求的我之为我中,真正的去学习,探寻真理,自然而然地达成目的,并探寻应有的我之为我。这是我所希望的。